2020年公務員考試經濟常識題(2132)
微觀經濟學是指以個體經濟單位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和相應的經濟變量單項數值的決定來說明價格機制如何解決社會的資源配置問題。傳統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是以三個基本假設條件為前提的,以下不屬于這三個假設條件中的一個是( )。
A.市場出清。即在價格可以自由而迅速地升降的情況下,市場上一定會實現充分就業的供求均衡狀態,也就是說資源被充分利用
B.完全理性。即消費者和廠商都是以利己為目的的經濟人,他們自覺地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為目標,又知道如何實現最大化
C.市場缺陷。即市場具有無法合理配置資源的先天缺陷,需要采取其他手段來彌補
D.完全信息。即消費者和廠商可以免費而迅速地獲得各種市場信息
我國為了吸引外國投資,曾對外資企業實行了低于內資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2007年3月16日,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企業所得稅法》,將我國內外資企業稅得稅統一為25%。
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的統一( )。
A.體現了市場經濟的法制性特征
B.是我國堅持獨立自主的表現
C.是市場經濟平等性的要求
D.必然導致外資對中國投資減少
一個廠商將價格定在犧牲短期利潤以消除競爭對手并在長期獲得高利潤的行為被稱為( )。
A.剝削性定價
B.合謀性定價
C.正常價格競爭行為
D.掠奪性定價
A.增強企業活力,加大市場競爭力
B.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挑戰,與國際接軌
C.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
D.強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
2006年12月5日—12月7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07年經濟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在“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平衡”四大宏觀調控目標中,( ),被放在2007年經濟工作的突出位置。
A.經濟增長
B.就業
C.物價
D.國際收支平衡
1.答案:
解析:
微觀經濟學的理論是以如下三個基本假設條件為前提的:
第一,市場出清,即堅信在價格可以自由而迅速升降的情況下,市場上一定會實現充分就業的均衡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資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資源閑置或浪費問題。
第二,完全理性,即消費者和廠商都是以利已為目的的理性人,他們自覺地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為目標,又知道如何實現最大化。經濟人假設也叫理性人假設,是指經濟決策主體(消費者、生產者等)的經濟行為都是理性的或合乎理性的,他們在經濟活動中不會感情用事,而是精于判斷和計算,總是以利己為動機,力圖以最小的經濟代價去追逐和獲得自身的最大利益。
第三,完全信息。即消費者和廠商可免費而迅速地獲得各種市場信息。完全信息假設的主要含義是指經濟活動的所有當事人都擁有充分的和相同的信息,而且獲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只有在這種條件下,微觀經濟學關于價格調節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以及由此引出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才是正確的。
故正確答案為C。
2.答案:
解析:
內外資企業統一稅收標準,表明在市場國際化的條件下,越來越強調各經濟單位的平等性,這對于促進公平競爭,保證市場良性運營有重要意義。故正確答案為C。
3.答案:
解析:
掠奪性定價又稱劫掠性定價、掠奪價、掠奪性定價歧視,是指一個廠商將價格定在犧牲短期利潤以消除競爭對手并在長期獲得高利潤的行為。故正確答案為D。
4.答案:
解析: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我國現階段國有企業改革的戰略選擇。通過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擺脫對政府機構的依附地位,使國有企業能夠以獨立的法人身份進入市場競爭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競爭主體,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D項正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