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務員考試政治常識題(2252)
下列有關剩余價值的幾個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剩余價值不是從流通過程中產生的,而是在勞動力的消費過程即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形成的
B.超額剩余價值是由于商品的個別價值高于社會價值而產生的那部分剩余價值
C.絕對剩余價值生產是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延長工作日的絕對量所產生的剩余價值
D.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在工作日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必要勞動時間縮短所產生的剩余價值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出自王籍的《人若耶溪》。這句詩蘊含了很深的哲學, 即( )。
A.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
B.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客觀規律
C.量變必然引起質變
D.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
唯物辯證法的本質和核心是( )。
A.否定之否定規律
B.事物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
D.對立統一規律
北京市放眼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依據其深厚的文化積淀、強勁的科技創新能力和豐富的人才資源,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合理規劃,積極建設數字娛樂示范基地、“798”藝術區等多個特色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這一做法堅持的原則是( )。
A.主觀與客觀相統一
B.分析與綜合相結合
C.辦事情要抓住重點
D.一分為二地看問題
2009 年2 月1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 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正式公布。這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第11 個以( )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
A.農村工作
B.農業發展
C.“三農”
D.農民工
1.答案:
解析:
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中,超額剩余價值是指企業由于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使商品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的差額。所以正確答案為B項。
2.答案:
解析:
矛盾的對立統一,它揭示出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等領域的任何事物都包含著內在的矛盾性,事物內部矛盾推動事物發展。對立統一規律包含以下基本內容:①對立面的統一和斗爭。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雙方所固有的兩種屬性,同一性表現為對立面之間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貫通的性質,斗爭性表現為對立面之間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質。②矛盾的統一性和斗爭性是相互聯結的。統一是對立面雙方的統一,它是以對立面之間的差別和對立為前提的。矛盾的斗爭性寓于矛盾的統一性之中。斗爭是統一體內部的斗爭,在對立面的相互斗爭中存在著雙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滲透。斗爭的結果導致雙方的相互轉化,相互過渡。③矛盾的統一性是相對的,矛盾的斗爭性是絕對的。④矛盾雙方既統一又斗爭推動事物發展。“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說明了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的哲學。故
3.答案:
解析:
唯物辯證法的理論體系中,對立統一規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第一,唯物辯證法揭示的是事物的聯系與發展,而對立統一規律揭示的是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和永恒發展的根本動力。
第二,唯物辯證法是有著豐富內容的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而對立統一規律則是理解唯物辯證法全部理論的關鍵,唯物辯證法的其他規律與范疇都是對立統一規律在某二方面的展開。
第三,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是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而是否承認矛盾則是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對立的焦點。
第四,唯物辯證法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矛盾分析法則是最根本的認識方法。
所以本題選D。
4.答案:
解析:
題干指出北京市根據不斷變化的實際情況積極進行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建設,強調主觀要隨著變化發展的客觀實際不斷地變化,使主觀符合客觀,主觀與客觀相統一。故正確答案為A。
5.答案:
解析:
今年2月1日正式公布的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再度鎖定“三農”。這份名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的文件,是改革開放以來第11個以“三農”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也是首次連續6年發布關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故本題選C。
相關閱讀: